
西河沿着红色的骑行栈道蜿蜒而过,百年古树矗立在岸边随风摇曳,浓郁的树荫为过往行人带来一丝丝清凉……一幅和谐的美丽画卷在郴州市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徐徐展开。
近年来,和谐村按照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要求,创新乡村治理模式,加快产业发展,加强环境治理,昔日的贫困山村焕然一新,成为宜居、富裕、和谐的美丽乡村。
和谐的底色是产业
农村要和谐,首先要发展,发展的关键就是产业。
2016年4月13日,村里有人看中了养牛产业的发展潜力,一口气承包了和谐村李家组、适运组、联组的200余亩土地,用于种植草地,为养牛提供口粮。
“一开始,产业还是有点成效。但后来养牛市场越来越不景气。那老板没办法经营下去,就破罐子破摔,不再管理这200余亩土地。”和谐村村支书兼村主任黄凯介绍,几年下来,土里长起了高高的杂草,良田变荒地。
“土地浪费了!我们也没有收入!要想办法管一管啊。”对于村民来说,土地就是他们的经济来源。适运组村民胡同保说,看着自己的土地被荒废,很是着急,多次向村支两委反映,寻求解决办法。
2021年底,承包土地合同终止。土地可以用起来了,可怎么用呢?村支两委提出,把200余亩土地流转给村支两委,由村支两委运作和管理,第一年租金为每亩300元,之后每年的租金为600元。
这一提议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赞同,但也受到了不少村民的质疑。面对质疑声,村干部一一上门为村民答疑解惑,希望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。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三个小组的村民都在同意书上签了字。
有了村民们的支持,村支两委有了干劲。今年初,村支两委用其中60亩引进了一蔬菜种植企业入股合作;村委会派出一名专业干部种植了110亩的水稻+烤烟;剩下的30余亩用于种植荷花。
“预计今年这200余亩荒地可以产生100万元收入。”黄凯笑着说,这样不仅拓宽了村里的产业结构,而且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。
和谐的成色是环境
漫步在和谐村的乡村道上,绿树成荫,道路整洁干净,但有一处地方却成了村里环境的“疮疤”。
2017年,和谐村联组53栋新农村房子建成,由于与国家政策失之交臂,导致资金短缺,后续的基础设施没法跟上,成了村里的“烂尾楼”。
“我借钱建房,可没想到不能入住。”村民何红燕说,建房的时候,村里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,但现在这房子周边都是黄泥巴,建筑垃圾堆积如山,周围环境是脏乱差。
无奈,何红燕一家人只能与父母挤在一间老房子里,这一住就是5年。
2021年底,由于老房子年久失修,出现漏水现象,加上孩子长大了,何红燕最终决定入住新房。“下雨天,我们都要穿着雨鞋出门。”何红燕说,为了出行方便,花了1000多元在自家门口修了一条三四米宽的水泥路。
为了让村民们能尽快入住新房,村支两委于2022年初通过村民自筹、乡贤捐赠、政府奖补等方式,筹集了200万元,用于道路的硬化、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。“今年5月8日正式动工了,6月20日左右就可以完工。”黄凯介绍,目前已经有不少村民入住,还有一些村民已经开始装修,准备入住。
和谐的本色是乡风
今年新年伊始,一场“新乡贤”的评选结果出炉,16名乡村致富带头人、公益慈善人士、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入选。
“在外打拼多年,就怕忘了自己从哪里来的?也怕自己后代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?”刘忠说,“新乡贤”让他有了归属感,也让他加深了对村里的感情。
作为“新乡贤”,对于村里的事情,刘忠主动果断。面对新农村建房的问题,刘忠捐赠了几万元,并垫了100多万元,用于项目建设。
“和谐村是养我育我的地方,对于养育我的家乡,不能把钱放在第一位。”刘忠说,要把建设家乡放在第一位,先把它做好再说,不可能没钱就不做。
“相信在‘新乡贤’的带领下,和谐村将呈现村民践行移风易俗、节俭养德、勤俭节约、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。”黄凯说。
责编:欧阳泉
来源:郴州日报
我县开展2025年秋冬季校外托管机构集中整治行动
我县开展“巡逻防控每一天 警民联手建平安”活动
市、县文旅广体局领导赴海南五指山慰问桂阳籍运动员
就业新征程|00后大学生谢瑶返乡创业: “城乡易货”新模式 让留守老人“菜篮子”变“钱袋子”
冠军之城|我县举办2025年"体彩杯"太极拳健身气功比赛
县妇幼保健院持续关爱女性健康
桂阳县樟市镇秸秆归田变沃土
四里镇:“三向发力”推进素质培训,综合赋能锻造过硬队伍
下载APP
分享到